高山族的传统饮食文化

时间:2017-04-14 15:33:58     编辑:ky05
20

  高山族是** 地区的一个族群的统称,高山族有自己民族的节日,也有自己民族的饮食习惯,高山族是以稻米为日常主食的。除雅美人和布农人之外,其他几个族群都以稻米为日常主食,以薯类和杂粮为主食的补充。居住在兰屿的雅美人以芋头、小米和鱼为主食,布农人以小米、玉米和薯类(当地称地瓜)为主食。一起看看高山族的饮食文化。

高山族的传统饮食文化

  高山族饮食文化

  高山族以稻米为日常主食,辅以薯类和杂粮。在主食的制作方法上,大部分高山族都喜把稻米煮成饭,或将糯米、玉米面蒸成糕与糍粑。

  高山族蔬菜来源比较广泛,大部分靠种植,少量依靠采集。常见的有南瓜、韭菜、萝卜、白菜、土豆、豆类、辣椒、姜和各种山笋野菜。高山族普遍爱食用生姜,有的直接用姜蘸盐当菜;有的用盐加辣椒腌制。

  肉类的来源主要靠饲养的猪、牛、鸡,在很多地区捕鱼和狩猎也是日常肉食的一种补充,特别是居住在山林里的高山族,捕获的猎物几乎是日常肉类的主要来源。

  高山族过去一般不喝开水,亦无饮茶的习惯。泰雅人喜用生姜或辣椒泡的凉水做为饮料。据说此种饮料有治腹痛的功能。过去上山狩猎时,还有饮兽血之习。不论男女都嗜酒,一般都是饮用自家酿制的米酒,如粟酒、米酒和薯酒。

  高山族的经济属于农耕和渔耕采集型经济,食物多以大米和可食用的根茎类为主,副食大多是猎获的熊、鹿、兔、鸠、山猪、山羊和自养的猪、鸡以及捕捞的鱼、蟹、鳖、虾等水产品,蔬菜有各种瓜、豆、笋等等。高山族也是一日三餐,部分人还保留着生食和半生食肉类的习惯。

   高山族的美食有哪些

  赛夏人

  喜欢用糯米或糯粟捣成米糕,或用棕叶裹糯米饭,与汉族的粽子相差无几;用米与薯、芋、豆类或蔬菜混合煮成咸饭或糜粥。平时素食,以盐、姜、蜂蜜为调味品。由于蔬菜种植的少,只有祭祀或喜庆欢宴时才端上一些菜肴来。

  布农人

  副食品中有腊肉或肉干、晾晒的野菜和菜干,但是数量不多,如有猎获的野味或鱼时,则酿酒煮肉,邀来亲朋好友,欢聚一堂。

  卑南人

  调味品种类较为丰富,有盐、猪油、红砂糖、蜂蜜、姜。辣椒等,副食品中也增加了熏肉和咸鱼,还用芥菜腌制成咸菜。

  阿美人

  农闲的时候常到小溪边捕鱼捉虾,捞捕河贝和螃蟹,煮熟作为佐餐佳肴。他们享用的水果的种类也很多,除常见的以外,还有柚子、面包果、椰子等。

  雅美人

  日常以芋薯为主食,品种很多。据统计甘薯有10种,薯蓣(山药)有8种,黑芋有9种,水芋有8种。他们的果林园艺很发达,但蔬菜却种植的很少,妇女和儿童只好常采取野生植物瓜果和贝类作为食物辅食。

  平埔人

  是高山族中受汉人的影响较早的。16世纪汉人到达** 后,稻米成了他们的主食。史书中曾记载平埔人的番米味醇气馥,煮过的饭过两三天香气不减,但由于种植面积少,产量不高,每年所种只够他们自家一年食用。

  高山族饮食特色

  ** 高山族早期多以小米、蕃薯为主食,食皆用手。后来,随着** 移民的增多,逐渐吸收了汉民族的饮食方式,改用筷子,大米逐渐成为主食。不过,不少高山族部落仍保留着不少传统的特色,如兰屿的雅美族的吃鱼有男女之别限制。高山族人喜 欢饮酒,其用小米所酿制的酒,也呈现出特有的饮酒文化。

  闽客饮食文化。这是** 最主要的饮食文化,是从** 的福建与广东饮食文化发展而来,成为今天“** 菜”,其主要特色是强调海鲜。闽客饮文化中,餐丁酒店多设佛龛,以求保佑发财。与福建、广东一样,** 具有浓厚的饮茶文化,喜欢冲饮壶茶,讲究茶具的精美和冲泡方法,特别流行“功夫茶”。在历史上,** 还生产过供春、秋圃、潘壶等几种质坚耐热、外观雅致的紫砂名壶。如今,** 茶文化也有了新的发展。

  宗教信仰的饮食文化。** 宗教信仰流行,在祭典或祖先的祭祀人,十分重视供品的食品内容。如生的用来祭天,熟的祭品是祭祖先。现今的** ,也十分流行吃素。

  食补文化。** 与** 南方一样,饮食非常讲究食补。现在可以说是一种健康饮食文化。在** ,养生防老,“阴阳互补”,“五行调和”等观念深厚。目前** 食物养生方式主要有素食、生食、有机饮食、断食疗法及传统中医食疗。** 民间常有以“四神汤”(淮山、芡实、莲子与茯苓)作滋补饮料,是著名的滋补小吃。民间食补习俗中最独特的是所谓的“半年补”,即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一,家家户户用米粉搓丸子,做成甜粢丸,吃后可除炎夏百病。** 还有“补冬”或“养冬”,即立冬日进补。

  特殊风味的饮食文化。** 特殊风味的饮食文化可以说包罗万象,结合了** 本地与** 各地的风味小吃。知名者有基隆庙口的天妇罗,彰化的肉圆,嘉义的鸡肉饭,新竹的贡丸,台南的担子面,士林的大饼包小饼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