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艺术

时间:2016-12-10 14:07:23     编辑:ky04
20

  哈萨克族的人们都会比较喜欢在刺绣方面用上一些传统的民居手法,而哈萨克族的人们刺绣方面其实也是有着艺术的文化,你们想进一步的了解下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吗?不妨随老师 一起了解下吧。

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艺术

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艺术

  

  哈萨克族工艺文化艺术

  哈萨克族金银匠手艺也相当精巧。他们常常用金、银、铜和宝石、玛瑙装嵌在马鞍、马衔、马镫带上,设计出各种赏心悦目的图案。

  哈萨克族人尤其对马鞍特别重视。马鞍男女有别,大致可分为三类:木制雕刻漆画鞍、木制包皮铆钉鞍和木制包皮烤花鞍。不论哪种马鞍,上面都布满了线条优美、色彩艳丽的装饰图案。用铜钉排列组成的图案花纹,闪闪发光,光彩夺目。马褡子则用自制的毛线手工编织而成,上面用不同的色线编织着各种各样的图案,朴素大方,结构严谨,丝条均匀,大都是几何纹样,配以色彩协调的粗犷线条。在色彩处理上,往往使用强烈的对比色,以鲜明地体现哈萨克牧民的艺术爱好和审美情趣。

  萨克族的工艺是构成其游牧文化的重要方面,形式主要有雕刻、刺绣和手工艺品。其中雕刻艺术相当精湛,哈萨克族在木床、摇篮、木箱、柜子、桌子、木门和马具,乃至乐器上无不施以雕刻,作为装饰。这些雕刻有的线条豪放,造型优美,有的工艺细致,剔透玲珑。哈萨克族的衣、食、住、行中处处可见到刺绣工艺。毡房的顶部和边缘装饰,以及门帘都用贴花刺绣来装饰。民间刺绣种类很多,绣花一般是在绸、布上绣花卉和各种图案,贴花是将布料剪成各式纹样贴上缝缀、锁边而成刺绣装饰。贴绣在哈萨克族中是很普遍的。大块的贴花显得单调,再加绣花,即贴花和绣花结合,色彩鲜明。姑娘和shaofu 个个都是刺绣能手,很多妇女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民间刺绣艺术家。

  哈萨克族艺术文化

  哈萨克族“柯赛绣”艺术

  “柯赛绣”包括十字绣、钩绣、平针绣、珠子绣、贴花绣、镂空绣、钩针等七种绣法。“柯赛绣”创作的各种图案色彩艳丽、线条流畅、人物活灵活现,做工精美绝伦,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。一般绣在白布、平绒、金丝绒、条绒、毡子上。绣品主要用于男女老幼服装、花帽、家居饰品、各类小纪念品等,也可用于哈萨克族毡房装饰品。

  随着社会的进步,手工业不断发展,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,原有的民族刺绣得到了发展和繁荣。如今,哈萨克传统民族“柯赛绣”的部分样式也被其他民族吸收采用,其独有的特色展现着哈萨克族的风采。

  据尼勒克县妇联副主席袁静介绍,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具有浓厚民族底蕴、极具市场潜力的特色手工艺品“柯赛绣”始终停留在家庭制作的原始状态。为了发挥它更大的价值,近年来,尼勒克县妇联充分发挥“刺绣协会”的作用,打破过去以户为主的传统模式,把零散的生产户集中到民族刺绣基地,形成加工、生产、销售、培训一条龙产业链,提升旅游产品档次。目前,全县已有4个刺绣基地、17个刺绣专业村,每年销售各类手工绣品数万件,刺绣基地的绣娘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每人每年可获得4500至5000元的收入。该县为加大民族刺绣基地的管理,努力打造品牌,成立了“柯赛绣”民族刺绣厂,并注册了具有代表哈萨克刺绣特点的“柯赛绣”商标,使该县的民族手工刺绣产品逐渐走向品牌化的道路。

  说到今后的发展思路,袁静告诉记者:“从今年起,我们将依托国际农发项目资金和‘柯赛绣’民族特需企业项目,发挥民族特需企业的作用,利用项目生产补助资金,以刺绣企业为龙头,将‘柯赛绣’打造成‘塞外江南首座绣’的品牌,使喀拉苏、喀拉托别、克令等乡真正成为刺绣之乡,让尼勒克县万名绣娘用手中的彩线绣出她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,力争使手工艺品产业为妇女人均增收300至400元,‘柯赛绣’民族手工艺厂年产值达50万元以上。”

  “柯赛绣”是哈萨克族的传统刺绣技艺,由于其刺绣制作技术独具特色,图案层次分明,光彩夺目,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,备受中外游客的青睐。

  “柯赛绣”绣法源于一位美丽而充满智慧的哈萨克族女性——柯赛·阿娜。她出生于13世纪中期,不仅心灵手巧,在部落中也有极高威望,是部落首领、巾帼英雄。(算命www.bmfsm.com)

  柯赛·阿娜有四个儿子,为了教育孩子们团结一心,她设计发明了哈萨克族毡帽,毡帽四个面紧紧向中心会合,寓意深刻。她发明、设计的多种绣法和图案,直到现在还广泛流传。鉴于她对部落的卓越贡献,其部落就以她的名字命名,这在哈萨克族的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。她发明的刺绣工艺经过后人的沿用和步步更新,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,成为各族人民喜爱的一种工艺品。

  

  哈萨克族的古老舞蹈文化艺术

  哈萨克民间舞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口传身教,没有固定的模式,根据舞者理解的不同,肢体语言各不相同,思想及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。

  古老的民间舞背后都有一段传奇而生动的故事,这些故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,都带有一种孤独、奔放、或者凄凉之感,根据舞者的各种动作较准确的表现他的思想,如《黑走马》讲述了哈萨克马矫健的体态,在很早以前,哈萨克人和蒙古人发生一场争夺草场的**,结果蒙古人战胜了哈萨克人,并把他们的马抢走,哈萨克牧民很悲愤,但哈萨克牧人与黑走马在长期的生活中产生了一种默契之情,黑走马能够听懂牧人的笛声,于是牧民站在高山上吹起了哈萨克特有的一种乐器斯布孜(和笛子类同),当黑走马听到笛声后立即竖起马鬃,长嘶一声,向马群方向奔去,将被抢走的马全部带回哈萨克部落,避免了一场**。于是哈萨克人创作了《黑走马》曲,随后又以舞蹈的形式流传下来。

  哈萨克古老的民间舞有着悠久的历史,这与他们长期游牧生活密不可分,是一种抒情的肢体语言,当我们了解了他们的生活,就会体会到民间舞深层的内涵,同时会为他们感到自豪。

  哈萨克是一个游牧民族,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,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,他们的文化和生活密不可分,他们用歌舞抒faqing 怀及对生活的热爱。

  哈萨克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了许多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舞蹈,而艺人们口传身教的一代又一代延续着,将古老的艺术传到今日,不知经历了多少代老艺人的心血和艰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