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洗骨葬
什么是洗骨葬,洗骨葬的习俗产生是怎样演变过来的呢?!有关洗骨葬的传说您听说过吗,洗骨葬的风水又有那些那一些?下面不妨来看文章吧!

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,
什么是洗骨葬
洗骨葬
洗骨葬也就是说二次葬!一般是指人死完了,或暂时掩埋初葬~或将灵柩暂时停放,经过一段时间,待死者肌肉腐化掉,再把骨骼收拾起来举行骨葬仪式,将死者骨骼埋入墓穴!
由于...的原因要掘墓开棺捡出死者遗骨 - 用水洗干净,置于瓮或木匣内再行安葬,以致俗称洗骨葬或捡骨葬.在我国史前时代的墓地中~曾发现大量的二次葬墓穴!
如仰韶文化时期的半坡遗址、山东大波口遗址、安阳后岗遗址、宝鸡北首岭遗址、甘肃临挑寺洼山史前文化遗址、银泽文化遗址、屈家岭文化遗址等确实有二次葬的现象。
其类型有单人二次葬、多人二次葬、一次葬与二次葬混合三大类...
洗骨葬的习俗
洗骨葬习俗的产生,同“灵魂不灭”的观念有密切关系,人死之后“灵魂不灭”是古代人常见具有的观念...
为什么要将死者的遗骨掘出来用水洗净重安葬呢?尽管原因很多,但其中最主要的是除祟 - 等于除去先人带给后人的祸患。
在古人的观念中、先人总要对自己的后裔子嗣加以保护的、之所以要作祟,大概是在向后人表明自己在阴间过得不好,无法脱胎转世 - 不得不要后人的帮助...
于是、后人便重演洗尸故伎,掘墓开棺,洗涤遗骨,让水接触遗骨~为其注入水的再生力,促使亡灵早日转世 - 而亡灵一旦获得了水的再生力就能脱胎转世,自然就不会再作祟。
俗信遗骨是死者灵魂的栖息地,也就是说遗骨是亡魂的躯体,而遗骨按理说是洁净神圣的,才能使亡魂安息,遗骨若被污染,亡魂就会作祟于人。
血肉是凡间的又是肮脏的~因而 - 等到死者尸体血肉化尽,不能不重新安葬骨骸,表示对死者的关怀与敬畏 - 让死者的灵魂得到安宁,不再危害到活着的人。
不瞒你说,墨子称把先人尸骨重新安葬才是孝子,先人的灵魂因此应尽的由而得到归宿,后人完成责任。而开棺洗骨以除祟也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办法,以安宁先人亡魂为手段,使自己免去因未尽孝心而受到的惩罚。
旧时洗骨葬多在家道中落、家中有人生病时举行~并视现实情况的有需要还要举行多次洗骨葬,就像《贵州通志·苗蛮》中所说的竟要“洗刷至七次乃止”。
(算命www.bmfsm.com)
洗骨葬的传说
关于二次葬习俗,在古文献中多有记载。《墨子·节葬》云:“楚之南有炎人国者,其亲戚死,朽其肉而弃之 - 然后埋其骨~乃成为孝子...
”这是先风化后掩埋的葬俗!《后汉书·东沃沮传》亦云:居于我国东北的沃沮人 “其葬作大木淳 - 长十余丈,开一头作户、新死者均假埋之、才使覆形,皮肉尽、用取骨置椁中...
家人全共一停、刻木如生 - 随死者为数焉”.洗骨葬顾名思义~是先洗涤骨殖~完了再入土埋葬。《梁书·顾宪之传》记述衡阳土俗云:“山民有病,辆云先人为祸,全开家破棺,水洗枯骨~名为除祟!
”明人陈倪《使琉球录》记载高山族习俗云:“死者以中元前后迁,溪水浴其尸,去其腐肉、收其骨骸~骨以布帛缠之,裹以茅草衬土而摈,上不起坟。
”《贵州通志·苗蛮》亦载:“人死葬还用棺,至年余即延亲族至墓前~以牲酒致祭,发家开棺,取枯骨洗葬~至白为度 - 以布裹骨复埋一二年余,仍取洗刷至七次乃止。
”清人赵翼《陔馀丛考》亦云:“江西广信府一带风俗、既葬二三年后~辆启棺洗骨使净 - 别贮瓦瓶内埋之。
”这种洗骨葬洗骨次数多达七次.
洗骨葬的风水
1.葬者乘生气:万物都是由阴阳五行之气组成的,人死后其骸归地,凝聚成形的气便失去依托,四处飘荡,风水的目的就是让它汇聚在一起笼罩遣骸,感应生者,庇佑生者
2.藏风得水:无论如何葬者的气还是地中的气,都有两个特点,一是遇风则散,二是逢水则界止。故此在选择葬地时就要考察该地是否挡风,是否有水环绕。
行不行藏风~一是四周有四象之山(青龙.白虎.朱雀.玄武)护卫;二是墓穴两翼要有"印木"来缠护;三是发脉之山要委蛇而来 - 在穴后形成“千尺为势”、“百尺为形”两道藏风屏帐。
观察行不行得水,一是穴两侧要“相水”界止五行之气;二是穴前要有弯曲回饶的流水横行而过!
3.注意以下禁忌:在满足回饶得生气这个时,要看以下禁忌:首座、童山不可葬。童山上指不长草的秃山,象未成熟之孩童,没有生育之能力、大体而言称童山.
没有生气的表现由此可见不能安葬死者。第二,断山不可葬。断山上脉骤然断裂,由于生气要靠地脉引导,由此可见这种山比适合点穴。
第三,石山不可葬。既然生气行乎土中大体而言石山不通气、不可势葬也。


